「窮忙族」是台灣新族群?《財訊月刊》 

希望大家公開一些私房的煉金術供大伙兒參考分享

文章Flyman » 2007-03-11, 13:50

這篇文章是在財訊月刊看到的,覺得應該跟大家分享,看看這個台灣正在成長中的現象。

根據官方統計,台灣失業率呈緩步下降趨勢,但數據卻也指出,經常性薪資卻像牛皮幾乎賴著不動,受雇者的相對剝奪感愈來愈重。
不過,大多數人的工作不安全感僅是主觀上的感受,只算喊窮不是真窮;
歐美先進國家透過客觀指標,發現他們的社會裡存在龐大的working poor(在職貧窮者)族群,
隨著台灣近年來全球化發展愈趨明顯,正逐漸步上這些國家的後塵,出現愈來愈多的「窮忙族」,成為新的社會現象及新的隱憂。

既忙又窮的working poor

文化大學勞動系助理教授李健鴻指出,歐盟對working poor的定義是,有在工作卻入不敷出,甚至淪落到貧窮線以下的受雇者,
主要的標準為每周工時低於平均工時的三分之二以下、收入低於全體平均六○%以下者。
換句話說,窮忙族並非失業者,有人可能兼了好幾份差事,甚至全職受雇者都可能淪為既忙又窮的工作窮人。
歐盟還將這群人細分成不同等級,提供不同的協助方案。

窮忙現象在世界各國的蔓延狀況快慢不一,源頭來自於企業一方面減少正職員工採用;
一方面增加兼職、打工、簽約、派遣等非正式員工,以求降低成本並增加管理彈性。
以德國汽車業為例,儘管該產業愈來愈賺,但總雇用員工卻是五十年前的一半不到。

事實上,根據美國都市社會學家M. Castells觀察過去二、三十年先進國家的發展過程,
提出勞動市場的「雙元化現象」,意指全球化及勞動市場彈性化發展,導致除了高技術、核心人員的大量需求外,
非典型、邊陲性工作勞動者也愈來愈多,後者在勞動權益與社會安全保障上遠遠不如前者。
雙元化結構的形成,也呼應窮忙族出現的結果,成為後工業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。

高學歷 = 高就業,已成絕響

窮忙現象在歐美國家率先「發病」多年,韓國在短短幾年內跟上,算是特例。
這是因為亞洲金融風暴迫使韓國政府大步改革,對勞動市場法令大幅度鬆綁,讓企業擁有更自由彈性的用人空間,
致使非典型工作大量產生,超過五成以上,其結果製造出大量窮忙族,社會貧窮現象加劇。
反觀台灣,不知該說幸還是不幸,因為企業管理較西方先進國家「落伍」,勞動彈性化引進甚久但比例並不明顯,
非典型雇用的比例相對很少,某種程度緩和拉長了窮忙現象的暴出。

但隨著這幾年台灣企業全球化腳步加劇,企業對人力彈性運用與調度的需求愈來愈大,
人力資源運用也走向低成本、高生產力的全球運籌管理模式,窮忙現象隱隱發作,
從台灣家庭的父母攜子自殺案例屢屢出現,不啻已顯露出該問題的冰山一角。
不過,政府對此一課題並未正視,至今尚缺相關統計數據。

另外,當政府緊盯失業率緩降而沾沾自喜時,李健鴻也警告,台灣長期失業問題已經相當嚴重,而且從藍領蔓延到白領也出了問題。
從主計處公布的數據,大專及以上學歷失業者占長期失業者(失業一年以上)比例,
從九十年近一八%到九十五年超過三六%,首度超過高中職學歷長期失業者比例,這是過去從來沒有的現象。

據調查,這群人的期望薪資約在三萬多元,與實際勞動市場大學生平均起薪兩萬多元,有極大的落差。
此一現象除了暴露台灣高等教育文憑氾濫問題外,這群人是否成為尼特族(NEET,不升學、不就業、不進修無所事事的族群),
引發新的社會問題,值得關注。

「逐工作而居」亦是全球化發展下的產物,根據一○四人力銀行九十五年上半年調查,
台灣上班族中擁有大陸工作經驗的比例,已高達兩成,但相較於兩、三年前台灣人赴大陸工作的盛況,西進趨勢已有所緩和。
特別的是,有愈來愈多高階及經理級人力將生涯規畫定位在大陸,此一趨勢除了凸顯大陸就業市場的吸引力,
其實也反映了這些人對台灣就業市場的悲觀看法。

薪水漲不上去,似乎也讓受雇者樂觀不起來。
學者認為,在這種勞雇權力關係不平等、想找工作的人遠比工作機會多的狀況下,老闆壓低薪資照樣有人搶著做;
另一學者指出,除非台灣產業有新的定位,且人力水準素質也同步配合提升,但這種狀況要發生很困難,新年薪事大概也樂觀不起來。
Flyman
New member
 
文章: 6
註冊時間: 2007-02-02, 13:32

回到 我的理財私房技巧與投資術

誰在線上

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:沒有註冊會員 和 0 位訪客

cron